《赤壁》究竟是还原了三国历史,还是颠覆历史?
折戟沉沙铁未销, 自将磨洗认前朝。 东风不与周郎便, 铜雀春深锁二乔。 ——杜牧 那场火究竟怎样才能放起来?那场风如何才能刮起来?曹操对小乔的觊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 从赤壁之战到《三国志》、《三国演义》再到吴宇森的《赤壁》之间,走过了一千八百年,其中还有《后汉书》、裴松之注、《世说新语》、《资治通鉴》以及许多诗人和说书人的再度创作,最终赤壁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制高点。曹操成了大花脸,在于他没有完成统一,三国所有的人物和细节都被反复嚼嚼,吴宇森毫无疑问有权利进行自己的解读,但最好不要一方面说要还原历史,另一方面却又刻意颠覆历史。 有关前《赤壁》(即《赤壁》上集,下同),观众已经说了不少。在此笔者将做几个小小的考据,说明从历史到演义的过程。诸葛亮、关羽、赵云从人变成神,是个客观事实,在各种庙里被供奉。再要把他们变成人,相信也不是如前《赤壁》这么简单,至少他们要超出同时代人吧。正如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言,历史是层层累进的,而演义和影视作品更是突破性创造的。过去的史书和演义,或尊魏、或尊汉,难道是因为吴宇森姓吴,就应该尊吴? 《三国志》作为纪传体史书,有关赤壁的记载分散于各人物传记之中,呈现出散点描摹的特点。《资治通鉴》则是编年体,读者易于看到全面,然而删减过多。至于《世说新语》则是笔记,但是刘义庆捕捉到了人物的精华,勾勒出真实的情境。然而裴松之注因为来源众多,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众多。至于《三国演义》则是最具传奇性的小说,民间对于三国人物的接受、记忆和臧否多来于此。清朝章学诚在《丙辰札记》中,疑虑“七实三虚惑乱观者”,证明《三国演义》并非大而不当的虚构作品。 以下引文将不再翻译,其中曹公指曹操、先主指刘备、孙伯符是孙策。 张丰毅饰演曹操 曹操 首先南征起因是讨刘表,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中载有“(汉献帝)十三年春正月,公还邺,作玄武池以肄舟师。”是为预作准备。“秋七月,公南征刘表。八月,表卒,其子琮代,屯襄阳,刘备屯樊。九月,公到新野,琮遂降,备走夏口。”显然,曹操打刘备是楼草打兔子,随着形势的发展所需。此后,《资治通鉴卷六十五》“操以江陵有军实,恐刘备据之,乃释辎重,轻军到襄阳。闻备已过,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,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,及于当阳之长坂。备弃妻子,与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数十骑走,操大获其人众辎重。”刘备此前与曹前锋惨战,于是只得学习祖宗刘邦之策略。而《三国演义》则将其过程充分传奇化,很大程度上美化了刘备等人,而前《赤壁》无疑是参考了《三国演义》。 孔融之死,在南征之次月。《资治通鉴卷六十五》“太中大夫孔融弃市。融恃其才望,数戏侮曹操,发辞偏宕,多致乖忤。”曹操抓住孔融再次上书:“宜准古王畿之制,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。”对于曹操而言,这个言论已经致命,成为不稳定因素,于是抓住孔融过去发表过的“不孝”言论,将之“妻子皆杀之”,不留后患,可见曹阿瞒手段毒辣。绝对不是孔融反战,孔融本人为北海太守时在《三国演义》中也曾经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,但《三国志》中只有十四路其中无孔融。 曹公枭雄也,性格、行事、癖好皆与众不同,纵横天下数十载,真性情也。天下皆曰可杀,汉相汉贼两可之间,不为物议所动。曹家父子都如此,曹丕乘乱纳甄氏,本是上行下效,《世说新语·假谲第二十七》有关于两位孝廉曹操和袁绍在少年时做的荒唐事,“魏武少时,尝与袁绍好为游侠。观人新婚,因潜入主人园中,夜叫呼云:‘有偷儿贼!’青庐中人皆出观,魏武乃入,抽刃劫新妇,与绍还出。失道,坠枳棘中,绍不能得动。复大叫云:‘偷儿在此!’绍遑迫自掷出,遂以俱免。” 《三国志·魏书·后妃传》记载曹操之正妻卞夫人“本倡家”,后因娶张绣寡嫂故险被杀。今又故事重演,垂涎三尺于小乔,铜雀台深深深几许,惹得周郎怒火冲天。小乔在历史上本与曹操无关,但是曹操喜欢熟妇却是事实。乱曹操之心,欲望使人年轻,更刺激头风疾再三发作,十二年后曹操死于此。 翩若惊鸿的甄洛本曹操之追求,《世说新语·惑溺第三十五》:“魏甄后惠而有色,先为袁熙妻,甚获宠。曹公之屠邺也,令疾召甄,左右白:‘五官中郎已将去。’公曰:‘今年破贼,正为奴。’”阅人无数的曹操没有得到甄洛,后追逐她人。但甄氏乱兄弟之情,曹植七步成诗奈何自保不得,《洛神赋》才高八斗也是枉然,曹丕寿也不永。但毕竟曹丕曹植兄弟都是诗人,“恻隐之心、人皆有之”,甄洛死后,曹植觐见曹丕,曹丕将甄洛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弟弟。曹植睹物思人,泪如泉涌,于是在洛水惊梦,做《洛神赋》。后顾恺之做《洛神赋图》,翩然也神仙姐姐一般。“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荣曜秋菊,华茂春松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,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。远而望之,皎若太阳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渌波。”假设曹植的描写是相对真实的,那么甄洛的美不在小乔之下,曹操也确实为女人而发动战争。 所有史书和演义对曹家父子的癖好都有描写,《三国演义》更是精彩。熟妇之恋,长子曹昂以死解救之,本回更为难免为性格所陷于阱,后《赤壁》小乔以风月诱之,曹操焉能不再败之?!曹操本纪之中如此记录赤壁惨败:“公至赤壁,与备战,不利。于是大疫,吏士多死者,乃引军还。备遂有荆州、江南诸郡。”从此失败一生的刘备获得新天地,而曹操再也不能统一天下。 《世说新语》中记录的曹操轶事和《三国志》中大不同,在南朝人眼中,曹操已经是反派角色。如《容止篇》:魏武将见匈奴使。自以形陋,不足雄远国,使崔季珪代,帝自捉刀立床头。既毕,令间谍问曰:“魏王何如?”匈奴使答曰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”魏武闻之,追杀此使。充分反映出曹操猜忌的本性,为人谲诈和“宁可我负天下,决不令天下人负我”的性格,并明确曹操相貌丑陋且大自卑感。此外,“眠中不可近”、“望梅止渴”等故事,也说明了曹操的“奸雄”本色。曹操有诗才,但不为时人所看重。钟嵘《诗品》将曹操之诗歌列为下品,“曹公古直、甚有悲凉之句,睿不如丕。亦称三祖。”很大程度上在于杀伐、感世、沧桑之故。 张丰毅的演出比较精准得当,有情怀、有担当,曹操的霸气十足、执念甚深,得意而兴,不介意他人之目光。《魏氏春秋》中说“武王姿貌短小,而神明英发”,张丰毅还是能够将神明英发诠释的很出色。张丰毅在前《赤壁》的演出,可以说是众演员中发挥最正常。 诸葛亮 前《赤壁》电影中的诸葛亮不够稳重和智慧,性格外露,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以谨慎著名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记载:先主至于夏口,亮曰“事急矣,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。”此前,鲁肃在当阳遇刘备,同到夏口,然后诸葛亮与之到柴桑见孙权,《三国志》和《资治通鉴》各自有大段精彩的演讲发言,《三国演义》更有舌战群儒的华彩,岂料不到《赤壁》极其简单和无聊。以张昭为首的文臣虽然是投降派,但是其对于孙权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大臣,张昭此前拥立有功。 诸葛亮之所以说动孙权,其中以“曹操之众,远来疲弊,闻追豫州,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,此所谓‘强驽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’者也。故兵法忌之,曰‘必蹶上将军’。且北方之人,不习水战;又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,非心服也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,与豫州协规同力,破操军必矣。操军破,必北还,如此则荆、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成败之机,在于今日。”最为恳切,此与鲁肃和周瑜的看法暗合。以上文字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与《资治通鉴卷六十五》相同,鲁肃绝对不只是忠厚老实的老好人,《三国演义》和《赤壁》都失真,再次证明《赤壁》所谓改编自《三国志》的宣传很无耻。 《世说新语》中诸葛亮的记载多关乎与司马懿僵持对决,而《品藻第九》对诸葛家族做了对比评价:“诸葛瑾弟亮,及从弟诞,并有盛名,各在一国。于时以为‘蜀得其龙,吴得其虎,魏得其狗。’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;瑾在吴,吴朝服其弘量。”诸葛亮是龙,而不是金城武版的搞笑、浮夸的配角,诸葛亮尽管年轻周瑜六岁,然而他是老成持重的性格,而周瑜则是张扬狂放,电影貌似将性格互换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诸葛亮,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称罗贯中的错误在于过度,写人“颇有失,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,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”。金城武版近乎顽皮而多技的青年,青春勃发而能发力。 梁朝伟饰演周瑜 周瑜 吴宇森对于《赤壁》最大的贡献,就是大大提升了周瑜的江湖地位,简直是完美无缺的模范。孙权是他敲定的,鲁肃是他的跑腿,诸葛亮在他面前浮夸做作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周瑜老谋深算、心怀狭窄,不说真话,刻意作秀。还需要诸葛亮吟哦《铜雀台赋》,以“揽二乔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。”刺激周瑜,果然周瑜听罢,勃然大怒,离座指北而骂曰:“老贼欺吾太甚!”孔明急起止之曰:“昔单于屡侵疆界,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,今何惜民间二女乎?”瑜曰:“公有所不知: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,小乔乃瑜之妻也。”孔明佯作惶恐之状,曰:“亮实不知。失口乱言,死罪!死罪!”瑜曰:“吾与老贼誓不两立!”这一段充分表明了民间立场,大多数读者对周瑜和诸葛亮的认识在此。事实上,周瑜称呼刘备也是“枭雄”,反而曹操认为刘备是“英雄”。 《三国志·周瑜鲁肃吕蒙传》中记载“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,遇于赤壁。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,初一交战,公军败退,引次江北。”后用黄盖之计,火烧赤壁,曹操退。显然,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最关键之处在于曹兵水土不服,不得蛮力前进,最终坐以待毙。而周瑜之自信,从《资治通鉴》的叙述可见一斑。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:“今拒曹公,深为得计。战卒有几?”瑜曰:“三万人。”备曰:“恨少。”瑜曰:“此自足用,豫州但观瑜破之。”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,瑜曰:“受命不得妄委署。若欲见子敬,可别过之。”备深愧喜。这个周瑜,当得起苏轼笔下的周郎。苏轼笔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,梁朝伟)虽然是当下最出色的华语演员,然而毕竟距离这四个字有些距离。周瑜有风采,对自家阵容中人也有风度,前程普与其有隙,多辱之,然周瑜不计较,后程普说与天下“与周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”。 顾盼自雄的周瑜,并不是阴郁的易先生加沉稳的陈永仁,假设周润发年轻二十岁,他才是最佳人选。梁朝伟与金城武的搭配并非最佳组合,不过差强人意,也没更好选择。历史上的周瑜,确有心怀叵测。《资治通鉴·卷六十六》讲——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,备以周瑜所给地少,不足以容其众,乃自诣京见孙权,求都督荆州。瑜上疏于权曰:“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必非久屈为人用者。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,盛为筑宫室,多其美女玩好,以娱其耳目;分此二人各置一方,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,大事可定也。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,聚此三人俱在疆场,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吕范亦劝留之。权以曹操在北,方当广揽英雄,不从。备还公安,久乃闻之,叹曰:“天下智谋之士,所见略同。时孔明谏孤莫行,其意亦虑此也。孤方危急,不得不往,此诚险涂,殆不免周瑜之手!”——明明白白,周瑜虽然是各为其主,但是胸怀不广更是事实。《赤壁》之编剧,不知看到此节乎?《三国演义》对于周瑜性格的塑造,并非向空凿壁。 鲁肃 鲁肃是个有主见、乐善好施之人,不会如《赤壁》中的孙尚香一般见识。《三国志·周瑜鲁肃吕蒙传》讲他和周瑜结识的段落,“周瑜为居巢长,将数百人故过候肃,并求资粮。肃家有两囷米,各三千斛。肃乃指一囷与周瑜,瑜益知其奇也。遂相亲结,定侨、札之分。”到《三国演义》和《赤壁》之中,鲁肃已经退化为二流人物。其实东吴版本的“天下三分战略”是他提出来的,主动联刘也是如此。在《赤壁》中周瑜统帅三万军,还要他捐助,岂非是笑话。 《三国志》中的鲁肃是至关重要的人物,在历史节点上起到了稳定大局的作用。《三国志·周瑜鲁肃吕蒙传》有如下描写“到夏口,闻曹公已向荆州,晨夜兼道。比至南郡,而表子琮已降曹公,备惶遽奔走,欲南渡江。肃径迎之,到当阳长阪,与备会,宣腾权旨,及陈江东强固,劝备与权并力。备甚欢悦。”显然那个连马都控制不了的鲁肃,还是属于吴宇森。而到《三国演义》中,刘备集团还要扭捏一番,似乎是鲁肃来求他们。 侯勇扮演的鲁肃,形象上很接近观众的想象,但是与《三国志》中的纵横折冲的大人物有差距,其经常为孙尚香所欺负,绝对是编剧脑子进水电视剧看多了的缘故。周瑜临终前上书孙权,谈及鲁肃时说“鲁肃忠烈,临事不苟,可以代瑜。”历史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即便是虚构,最好也不要肆意妄为的说根据历史改编,历史不是那样的。况且《赤壁》的改编也不如史书上的跌宕起伏和灿烂光辉。 小乔 小乔几乎是中国古代最幸福的美女之一,因为号称四大美女的下场都很惨。《三国志》中只有简短介绍,在周瑜传中“时得桥公两女,皆国色也。策自纳大桥,瑜纳小桥。”,《三国演义》也无正面出场,只见于众人言行之中。直到吴宇森以“可能之历史”,引导西方观众理解本故事,小乔嫁周郎之时,为建安三年,不知道《赤壁》中曹操说曾经相见是何年?建安三年,曹操年已44岁,成名已久,未知相见小乔多幼齿。诸葛亮、杜牧等人说小乔,不过是演义和虚拟。 林志玲演的小乔,也就那么回事,没有多少出彩,也算不得多失败。然而与梁朝伟和金城武配戏,还是有拘束。嗲声倒不是大问题,只是拖慢了节奏,不知道下集如何。 孙妹妹 孙尚香如果就是那个孙妹妹,在赤壁之战时大约十八岁。《资治通鉴》卷第六十六,记载为汉献帝十四年,“权以妹妻备。妹才捷刚猛,有诸兄风,侍婢百馀人,皆执刀侍立,备每入,心常凛凛。”《三国演义》有着极其精彩的叙述,在此不做赘述。而在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中只有四个字“琦病死,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,治公安。权稍畏之,进妹固好。”孙妹妹是政治外交的工具,后来因为两家不睦,孙妹妹试图携阿斗回东吴,然而被截,自返。在最初的《三国演义》中,本没有写孙夫人的下场,而在毛宗纲的批评本中,却有了结局。第八十四回《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》:“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,讹传先主死于军中,遂驱兵至江边,望西遥哭,投江而死”。 孙尚香都能给马点穴,为何不点敌人呢?吴宇森版的《赤壁》当中,武功体系和套路极其混乱。顺便再说赵云救阿斗,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都讲甘夫人也存活下来。《三国志·二主妃子传》有明确记录:“先主甘皇后,沛人也。先主临豫州,住小沛,纳以为妾。先主数丧嫡室,常摄内事。随先主于荆州,产后主。值曹公军至,追及先主于当阳长坂,于时困逼,弃后及后主,赖赵云保护,得免于难。”可《赤壁》生生就让后主刘禅没有了亲娘。 赵薇演出的孙尚香,似乎是还珠格格穿越了时空。毫不吝啬于没有演技的胡闹,吴宇森难道也是《还珠格格》的粉丝?孙尚香可以诱敌深入,请认准她可是骑马哦。然后关羽张飞一通肉搏,很怪异是吧。 刘备 《赤壁》之中的刘备团队,人格魅力明显不如孙权集团,特别是尤勇版的刘备。吴宇森真的将刘备妖魔化了,刘备只是在未发达之前“少孤,与母贩履织席为业”,语出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。刘备辗转半生,虽然常败,但是精英人才越聚越多。即便是在曹操追击甚急之时,或谓备曰:“宜速行保江陵,今虽拥大众,被甲者少,若曹公兵至,何以拒之!”备曰: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这是汉语中最早出现的“以人为本”。 然而刘家历来善于逃跑,“曹公以江陵有军实,恐先主据之,乃释辎重,轻军到襄阳。闻先主已过,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,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,及于当阳之长坂。先主弃妻子,与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数十骑走。”后赵云与先主离散,乱军中遇甘夫人等保护之。赵云是个福将,但是刘备并不特别看重。小说中,赵云的位置可谓是突飞猛进。 尤勇演出的刘备,服从于剧本的安排,完全不能展现其将将之才干。《三国志》、《资治通鉴》和《三国演义》上的刘备,无论多潦倒,都被认为是“英雄”和“枭雄”,岂能是整天编草鞋的主?刘备是政治家,善于在缝隙中求生存,但是军事不在行,在行的是哭。 关羽、张飞、赵云 关羽张飞赵云的事迹见载于《三国志·关张马黄赵传》,五人合传,这也是五虎上将的来由,其实在历史上赵云始终是杂牌将军。传评曰:“关羽、张飞皆称万人之敌,为世虎臣。羽报效曹公,飞义释严颜,并有国士之风。然羽刚而自矜,飞暴而无恩,以短取败,理数之常也。”简单的说,关羽喜欢作秀,而张飞脾气不好。“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,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。”他们都死于致命的弱点,人性悲剧和大时代相结合,导致刘备集团在最高端之时骤然坠落。 很多人以为《三国演义》对于关羽、张飞武功的描写过于夸张,然而本传中的描写就很是勇猛。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写道:“惟于关羽,特多好语,义勇之概,时时如见矣。”吴宇森在解释为什么不让关羽骑马时说到哪里找寻赤兔马,但是关羽在《三国志》、《三国演义》中都清晰的记载为骑马、提刀。“建安五年,曹公东征,先主奔袁绍。曹公擒羽以归,拜为偏将军,礼之甚厚。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,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。羽望见良麾盖,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,斩其首还,绍诸将莫能当者,遂解白马围。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。”请注意“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,斩其首还”,而《赤壁》则完全将其“水浒化”,总是将大刀抛开,然后步战,几成笑话。因为关羽和曹操有旧,《三国演义》便安排他在华容道,最终放曹操一条生路。在五十回《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》托名史官有诗曰:“彻胆长存义,终身思报恩,威风齐日月,名誉震乾坤,忠勇高三国,神谋陷七屯,至今千古下,军旅拜英魂。”《赤壁》中的关羽,身材不当、忠义不显,是彻头彻尾的矮化。 对于张飞而言,《三国志》中很清楚的写了他的骁勇:先主闻曹公卒至,弃妻子走,使飞将二十骑拒后。飞据水断桥,瞋目横矛曰:“身是张益德也,可来共决死!”敌皆无敢近者,故遂得免。此处经过《三国演义》的渲染,成为经典桥段,可惜吴宇森放弃了,难道这就是对《三国志》的尊敬? 赵云和关羽一起在民间的口碑直线上升,关羽成为战神,为警察和黑社会多同时崇拜,而赵云则被认为浑身是胆,《三国演义》居功至伟。关羽、张飞在《赤壁》之中,完全是功能性存在,不可能不让他们出来打架,然而确然只是打群架,无法说演员的好坏,只能说编剧和武术指导元奎的不是,投资六亿连个马上冲锋都看不到,无语。 孙权 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,是曹操的喟叹,显然他认为孙权是杰出英才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开篇就有佐证“孙权,字仲谋。兄策既定诸郡,时权年十五,以为阳羡长。郡察孝廉,州举茂才,行奉义校尉。汉以策远修职贡,遣使者刘琬加锡命。琬语人曰:‘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,然皆禄祚不终。惟中弟孝廉,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,有大贵之表,年又最寿。尔试识之。’”孙权生有异人相、碧眼儿,既有基层经验,更有高端历练,善于平衡文武之争,让双方都说话。“张昭、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故委心而服事焉。”孙权待张昭以师傅之礼,而周瑜、程普等为将率,于是江东基业更为牢固。 在曹操南下之时,“惟瑜、肃执拒之仪,意与权同。”这才有诸葛亮使吴、断案抗曹。“瑜、普为左右督,各领万人,与备俱近,遇于赤壁,大破曹公军。公烧其余船引退,士卒饥疫,死者大半。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)后来,“权自率众围合肥”,更证明孙权有父兄之烈,《资治通鉴·卷六十六》载“孙权围合肥,久不下,权率轻骑欲身往突敌”。 《赤壁》中给孙权的性格完全颠倒,优柔寡断、犹疑不决,张震版本的孙权又是吴宇森等编剧闭门造车的产物。陈寿评曰“孙权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,有勾践之奇,英人之杰矣。故能自擅江表,成鼎峙之业。”孙权是个果断的人,无论对错,杀伐定于一时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孙权阴谋多智,对曹操和刘备有着两面三刀的既定政策,李宗吾对此三人的厚与黑有着精彩的论述。曹操之心黑,刘备之脸厚,而孙权兼得。没有永远的敌人,也没有永远的朋友。孙权杀关羽、与刘备战于夷陵,陆逊火烧联营。然在刘备死后,诸葛亮与孙权达成共识,彼此承认对方为合法政权,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,并且预分魏国之土地。孙权是现实主义者,不必孙尚香的指点和猎虎之刺激。 《资治通鉴·卷六十五》如此描写——是时,曹操遗权书曰:“近者奉辞伐罪,旄麾南指,刘琮束手。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”权以示群下,莫不响震失色。(注意,不是被周瑜所撕。在最高军政会议上,张昭等人劝降。)鲁肃独不言。权起更衣,肃追于宇下。权知其意,执肃手曰:“卿欲何言?”肃曰:“向察众人之议,专欲误将军,不足与图大事。今肃可迎操耳,如将军不可也。何以言之?今肃迎操,操当以肃还付乡党,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,乘犊车,从吏卒,交游士林,累官故不失州郡也。将军迎操,欲安所归乎?愿早定大计,莫用众人之议也!”权叹息曰:“诸人持议,甚失孤望。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同。”——任才尚计、早有定策。在周瑜出发之前夜,周瑜与孙权密谈,孙权抚其背,多精彩的历史啊,全然被《赤壁》所忽视。 曹营诸将 前《赤壁》中曹操似乎是一个统帅直接指挥百万大军,曹家夏侯家的众多兄弟呢?曹洪、曹仁、夏侯渊、夏侯憞、徐晃、乐进、张颌、张辽等等,岂非是吃干饭的?不多说了,只有蔡瑁、张允两个荆州水军大将出镜较多,下集死得很惨。 |
0 条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