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的服务器架构

大体层次划分

Facebook的架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换分层次。 一种是:一边是PHP整的经典的LAMP stack;另外一边是非PHP整的各种service。

 

Facebook的页面从刚创立的时候扎克伯格写的,到现在,都用PHP开发。后端有用各种语言开发的service。它们之间用跨语言的thrift RPC通信(Scribe也是建立在Thrift之上)。

另外一个角度划分的层次是:

前面是负载局衡器(没说是用硬件的还是软件的);负责分配 前端的Web服务器, Web服务器是用PHP来聚合数据;最后面是 Services,Memcached和数据库。

有意思的是对后面三种的定性:

Services – 快速,复杂; 自己开发的业务进程,来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,速度快。

Memchached – 快速,简单;Memchached做简单的key-value缓存,服务应用快速的读请求。

数据库 – 缓慢,持久。数据库做持久存储,磁盘IO自然慢,不过有memcached做缓存没关系。

NewsFeed的架构

写:

Bob更新状态,Web服务器上的PHP程序除了将内容到MySQL数据库之外,也将该行为动态的ID通过Scribe发到一个Leaf Server上(根据Bob的用户ID选的Leaf Server)。

读:

另一个人Alice打开Facebook,加载主页,PHP程序向Aggregator服务器查询(Thrift调用),Aggregator从若 干个Leaf Server里头读出Alice的朋友的所有行为动态/action的前四十个,aggregator做聚合和一定的排序,返回给PHP程序。

PHP程序获得这些行为动态的ID之后,从Memcached中读出这些ID对应的内容,如Memcached没有则从MySQL数据库中读,汇聚后生成HTML返回给浏览器。

Chat的架构

页面请求,仍WEB服务器处理(PHP)处理,当然也依赖web tier之后的各种Service。比如查看消息历史啊,在线用户列表啊,发送聊天消息啊。

接收聊天消息,则没通过PHP服务器,而是专用的用Erlang写的Channel服务器来处理,通过long-polling来接收聊天消息。Channel服务器是Chat服务的核心部件。发送的消息通过web tier发到Channel服务器。

后方有用C++写的chatlogger服务器来做历史记录的读写。

同样也用C++写了presence服务器来从channel服务器汇集在线状态。

系统的简化结构如下图所示:

Web tier, chatlogger, presence, channel 都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集群。
Channel服务器有根据User ID做分区,每个分区由一个高可用的Channel集群服务。
Web tier, chatlogger, presence,在公开的文章和PPT中并没说这些集群具体怎么做分布和冗余备份的。

互联网上的资料:
http://www.infoq.com/presentations/Scale-at-Facebook,Facebook前工程总监Aditya Agarwal在QCon London 2010 上的演讲。

http://www.infoq.com/presentations/Facebook-Software-Stack,Aditya Agarwal在 QCon San Francisco 2008上的演讲,和QCon London 2010 上的没什么区别…

http://www.infoq.com/presentations/Evolution-of-Code-Design-at-Facebook,Facebook工程师Nick Schrock在QCon London 2011上介绍它们是怎么写代码的。

http://www.infoq.com/presentations/Infrastructure-at-Facebook,Facebook的基础平台(Infrastructure )团队经理Jason Sobel在QCon San Francisco 2010上的演讲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-Xr_PJdNmQ&feature=player_embedded,Velocity 2010: Tom Cook, “A Day in the Life of Facebook Operations”

http://www.erlang-factory.com/upload/presentations/31/EugeneLetuchy-ErlangatFacebook.pdf
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.php?note_id=14218138919
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csdn.net/yanghehong/archive/2011/06/09/6534452.aspx

2011年6月16日

from  http://loosky.net/?p=1814

发表评论?

0 条评论。

发表评论